Search

【#派派不派故事集】兩邊不是家?
 
去年2/27,我問媽媽願不願意隔天跟我一起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#派派不派故事集】兩邊不是家?
 
去年2/27,我問媽媽願不願意隔天跟我一起去二二八國家紀念館。她回說,她不想參加任何政治活動。
 
我跟她保證這只是單純的參觀行程,如果她覺得心裡不舒服,隨時可以離開。最後她答應了。
 
邀請我媽同行,其實是想嘗試看看母子間聊政治的新方式。以往我們多半各說各話,沒辦法有交集。或者,我會先引導她多說一點,接著開始挑戰她的邏輯,讓對話往往不歡而散。
 
❤️ 這次我想試試看比較溫和的方式。
 
剛開始看展,當我思考著怎麼開啟話題時,她似乎在猜想我要說些什麼。彼此顧忌之下,因為沒什麼話好說,著實讓氣氛有些尷尬。
 
一直到我們看到二二八事件的年表,媽媽自然而然的開始說起外公外婆的故事。
 
他們剛好在1947年來到台灣,但因為島上的動亂,在基隆港的船上躲了10天......
 
🙇 一直到李登輝為二二八事件道歉時,我媽才第一次聽到外婆談起這件事。
 
根據我媽的描述:外婆在回溯那段經歷時,神情看起來還是非常害怕。
 
「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,他們也是事件的受害者,對吧?他們剛離開自己的國家,卻又被迫留在船上,因為所謂的『新家』不歡迎他們。」當時不知道哪來的靈感,我接了這麼一段話。
 
🤔 媽媽想了想,點頭同意這個結論。在後來我們一起看展的時間裡,她漸漸卸下了那份防備。
 
回家的路上,我問她展覽有沒有讓她覺得不舒服的地方。她回答我還好,甚至「很高興」能跟我有這樣的對話。
 
回過頭來看,這次的對話有些意外的「無痛」。
 
我並沒有像以前針對某個議題跟她辯論,或者直接挑戰她的價值觀;反而試著把歷史事件的政治成份淡化,從她的生命故事出發,喚起情感上的連結。
 
最後當我看到她對這件事情不再保持那麼負面的態度時,我想,這就是對話最大的意義吧!
 
對話的成功或失敗,並不取決於是否改變了對方,而是對方是否願意和你繼續保有下一次的談話。
 
------
 
🤯 覺得在日常生活中聊政治很難嗎?
 
【派派不派故事集】單元,透過分享真實經驗,
給碰到對話瓶頸或心累的你一些鼓勵和靈感。
 
如果你從這次的【派派不派故事集】中獲得一些想法,
歡迎留言讓我們知道,或者把故事分享給更多人。
如果想分享你的對話經驗,也歡迎私訊給我們喔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【對話千層派】發起鼓勵全民對話的運動,希望大家都能與身邊的人們討論政治、民生,交換彼此的資訊與觀點,進而相互理解、取得共識,一起找出打造理想未來的方法。
View all posts